top of page

興趣太多該如何取捨?

已更新:2022年1月6日


https://www.freepik.com/vectors/thinking

當女兒四個月大時,因有副食品需求,身為職業婦女得要利用週末準備一週伙食,即便疲勞也不想輕易放棄、改用玲琅滿目的國外進口罐頭替代,遂想到不妨以隨餐隨送的寶寶餐形式來創造副業...... 當女兒滿周歲時,因感嘆時光匆匆而決定請半年的育嬰假來好好陪伴正在語言勃發、熱愛外出的寶貝,然而經過三個月,日復一日的陪睡、陪吃、陪玩,經濟上不獨立及即將重回職場的不安找上了我,仗著語言優勢,找到一個半日兼職的捷克家庭保姆工作,妄想著用兼職方式達到職場與家庭生活平衡......


每當週末帶著先生與女兒出遊,吃過一家又一家”遊具比餐點還引人入勝“的親子餐廳後,雖然親情存摺日益豐富,但卻也越來越食之無味,於是乎找了不少朋友討論自己開一家親子餐廳的可能性......


當陪伴大班的女兒參加暑假營隊,發現自己比孩子更瘋狂投入於團隊活動、與同隊大小孩子玩成一片時,受到一股熱情激昂與教育使命的吸引,報名了幾個假期進修課程,師資雖然拿到的,但何時可以開課卻也遙遙無期......


我從不缺乏想法!

但有趣的是:我想到的「彈性工作」與「職家平衡」工作選項越多,越當研究深入後,我看到的問題就越多,而且我離實際執行它們的距離也越遠,最終我不願意與我的朋友談及其他職業生活的可能性,因為我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實現任何一個


不知為何,有太多的選擇阻止我認真、投入地追求或嘗試任何一種可能。

上述這樣的歷程、心虛與無助的感受,其實相當普遍,甚至在心理學上有專業的術語名稱:選擇悖論


日常生活中若有太多的選擇,會癱瘓我們的思考系統、讓我們感到困惑,最終無法做出任何決定或行動。


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在個人著作和TED專題演講中都深入說明:既然沒有選擇是完美的,我們總會期許自己找到更好的選擇,這樣的盲點與困境,更容易出現在生活中相對複雜的選擇,包含決定是否轉職、或結婚育兒買房等人生大事。



簡化選擇的考量因素

當一串數學算式中的可變動的項目越多時,算式勢必繁複及冗長;

反之,若可變動的項目越少時,我們越能透過簡短的算式得到答案。


雖然所有的選擇都很有吸引力,若是我無法確定所有考量因素的優先順序,就無法簡化「職業選擇」這一題的算式;


當我很清楚什麼對我來說最重要,及我可以妥協的地方時,我就能夠打消我的許多想法,並專注於其中相對最合適的一個。


然後我需要強迫自己停止思考、說明(源源不絕的藉口)並開始採取行動。


如果妳也遇到選擇過多的問題,請努力透過以下方式縮小選擇與思考的項目:

  • 未來的工作中對妳最重要的動機因素:時間彈性、高額薪資、優渥福利等等

  • 現職的工作內容中缺少什麼:個人專業成長的、社會貢獻成就感、人際社交等等

  • 妳真正感興趣的是什麼?妳擅長和喜歡做什麼?


如果單獨思考還是很容易跑頻分心,也不妨跟著柯老師的專業不更新,行不行?課程影片一起練習。



把妳的目標寫在紙上

實現目標的第一步,是規劃執行的步驟與時間表。

透過書寫,除可以再次梳理自己的想法與心意之外,也是對自己做出承諾。


接著有許多必要工作等著妳:

  • 盡可能與相關專業領域的從業者聊聊

  • 盡可能參加短期課程學習相關的技能、投入實習工作等等

  • 實際測試檢驗妳的想法並持續修正妳的執行步驟

  • 更新一份更為實際的時間表

關鍵是花在執行的時間務必要比思考的時間更多。

在生活中永遠會有不同的優先事項,其中哪一項沒實現最會讓自己扼腕,也只有妳自己清楚。

如果有一份具體存在的紙本文件:照片、夢想版或企劃書,任何妳喜歡形式都可以!

彙整該如何做、什麼時候做,及未來這份職業讓妳能無比期待的精彩之處,它可以讓妳承擔落實的責任,也能在妳覺得自己失去注意力、感到沮喪時再次提醒妳:不遠前方還有許多值得為之努力的期盼!


有選擇並對可能性持開放態度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但不要讓它讓妳陷入困境!

小心不要落入尋找完美工作的陷阱,因為所有工作抉擇都涉及權衡與妥協。


想要了解更多選擇悖論的背後成因與克服方法:

小提醒:此影片有繁體中文字幕可供選擇


參考文章: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