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探索請益訪談尋找潛在工作機會(3-1)
- 得人資源整合
- 2022年1月17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2022年3月22日

曾經身為職涯中斷、想再度回歸的一員,可能面對以下眾多讓人無所適從的情況,我相當心有戚戚焉:
試著用自己過去的專長領域在職缺網站上搜尋,發現大部分的工作條件可能都不是太理想,因此很猶豫是否要重回老本行。
多數高薪、可以遠距或彈性工作的職缺多集中在新創科技領域,可惜自己沒有相關的專長,甚至無法理解工作敘述裡面的眾多專有名詞。
在傳統職缺平台上的競爭者,多數是畢業新鮮人。雖然有些工作經歷跟還過得去的學歷背景,但身為長期職涯中斷的自己顯得格格不入、競爭力超級低落。
會有如此的不安與焦慮,多是因為在職涯中斷期間,我們無法如同其他持續從業者或畢業新鮮人一般有與時俱進的專業吸收,也無法得知企業最需要的即戰力人員需要具備哪種條件。在再度回歸職場的途徑如此不明朗時,比起網路的龐大籠統資訊,探索請益訪談(Information interview)是一個截然不同的資訊收集方式,能提供妳相對更為清晰、精準及實務的資訊及努力的方向。
探索請益訪談的用途
對於習慣透過求職平台尋找工作的人來說,探索請益訪談可能很陌生,這樣形式的訪談主要用於收集資料並獲得建議,在歐美則是各大大學院校都會對畢業生傳授的求職必要手法。對於中斷職涯許久、缺乏回歸管道的我們來說,主要幫助包括:
了解妳正在研究的特定職缺所需的技能、素質及所需的任何特定專業證照。
了解該職缺的工作內容和日常職責。
了解特定公司的內部情況——網站上未公告的資訊,例如公司內部職場文化和價值觀以及正職員工的感受。
最有效快速的了解該專業領域的趨勢及實際的市場狀態。
在妳近期感興趣的專業領域建立新的人脈
探索請益訪談與致力於取得工作機會的面試談話不同,主要是讓妳可以找到更多有關自己有興趣、理想的工作職缺資訊,包含未來職涯發展選擇的建議,也藉此把妳與正在從事相關工作的人連結在一起。
由於文化差異,我們對於這樣取得資訊的方式並不熟悉、很容易與主動爭取工作機會的面試訪談混肴,也更容易被以下的心理障礙給拉下腳步:
我不想浪費別人的時間
面對素未謀面或不熟的人,我會顯得緊張和不自信
我不確定自己可以提供什麼好處給對方作為回饋
在說服妳鼓起勇氣克服之前,這個可觀數據或許可以成為妳努力的動機:每完成10次的探索請益訪談,就有1次機會可以成功拿到正式工作。透過探索請益訪談,與妳談話的對象得以有機會發現被求職市場所淹沒的妳,若是妳的準備充分,也不缺乏藉此在公司內部新創一個職缺給妳的可能性。閱讀至此,至少嘗試著克服困住自己的障礙吧!
如何克服探索請益訪談的心理障礙
對於「我不想浪費別人的時間」症候群,建議可以先做好以下準備,讓訪談過程的時間更有效率:
對接受妳邀請訪談的對象、對方的工作內容和產業,先進行深入網路上或報章雜誌的相關研究。
根據妳收集到的資訊、更多想了解的內容準備好要問的問題。
邀請對方提供後續努力的建議、對於彼此談話的回饋和感想。
絕對要遵守與對方約定的15~20分鐘談話時間,並謝謝對方完成。
對於「面對素未謀面或不熟的人,我會顯得緊張和不自信」症候群,妳需要知道妳比自己想的看起來更有自信:
美國最重量級的社會心理學家托馬斯·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在眾多研究中發現在“透明錯覺”以及“信心騙局”的心理作用下,我們通常高估了其他人能夠理解我們真實、我們也會想像別人比起自己更有信心。所以請記得在探索請益訪談過程中穿著得體、保持專業精神,可以有效為自己提高成就感,妳也會比自己看起來得更有自信,將更有機會成功獲得潛在的工作推薦。
對於「我不確定自己可以提供什麼好處給對方作為回饋」症候群,有很多時候妳覺得不足以作為回饋的項目對對方來說都是相當有價值的:
試著在談話中相互交流,想想自己能為他們提供什麼,包含與前一位受訪者談話得到的一些專業見解,或可以推薦一篇相關的好文章等等。
多多詢問對方喜歡自己工作什麼內容、可能推薦進入相同工作的原因,因人們總是喜歡被傾聽,當妳投入聆聽對方的分享時,帶給對方的愉悅也是一種很好的回饋。
在會後無論是用Email、甚至是手寫的感激函,充分表達自己的感謝時,受訪者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的付出是有價值的,這也是一種無形的美好回饋。
在重回職場的過程中,最大的失敗莫過於「妳從來都沒嘗試過」
當妳再度對探索請益訪談感到退卻時,請把可能得到潛在工作推薦的希望放在心裡,並勇於嘗試吧!
Comments